最近覺得自己的工作效率開始下降了
剛好在 MOPCON 聽到大大推薦這本書,就下訂了
看看能不能提升自己的生產力

這是我近期最快看完的書,但我對它的評價蠻微妙的
我認同它所提到的「深度工作」這個概念
認同部分它所提出的做法
但關於為什麼這些做法有用跟深度工作有用的論點卻沒有很說服我
不過如果想參考它提供的做法的話,還是有幫助的

看完這本書讓我想起以前看過的增強你的意志力
諸如頻繁收訊息、電子郵件、滑臉書、玩手遊可能都是會讓自己養成想分心的習慣
反之,長時間做高專注的事情(不一定要是工作),對於深度工作能力都能有所提升

最近在工作時有更積極地開啟 Do not disturb
雖然有時候還是會想分心,但效率有比之前又提升了不少

概念 1 - 深度工作力,創造價值的關鍵能力

  • 轉換任務時造成的注意力殘留可能導致下一個任務表現不佳
    • e.g., 每隔十分鐘瀏覽收件匣,看起來沒什麼害處
      • 留下未完結的次要任務造成的注意力殘留,無法專注

概念 2 - 當「深度」越稀有,就越值得你投入

  • 分心的原因
    1. 度量黑洞: 破壞深度工作造成的影響不易測量
    2. 最小阻力原則: 缺乏對產出的即時反饋,因此傾向採取當時最容易的行動
    3. 以忙碌代表生產力: 沒有明確指標證明工作有生產力,最簡單的方式就是以明顯可見的方式做很多事,但它們不見得有價值
    4. 網際網路狂熱教派

概念 3 - 深度工作力,美好生活的必要條件

這章很沒有說服我... 就不做筆記了

原則 1 - 培養深度工作力

  • 策略1: 確立工作哲學
    1. 雙模式的深度工作時間安排
      • 深度時段: 尋求高度且不被打斷的專注
      • 淺薄時段: 處理次要事務
    2. 節奏式的深度工作時間安排
      • 把進行深度工作變成簡單而規律的習慣(e.g., 固定在某個時段全力工作)
  • 策略2: 建立深度工作的儀式
    • 在何處工作,工作多久?
      • 指定一個進行深度工作的地點
    • 一旦開始工作,怎麼做?
      • 規範和程序,讓努力有架構
        • e.g., 禁止使用網際網路,或設定每二十分鐘寫作的字數
      • 如果缺少架構,容易把意志力消耗在思考這個時段該做什麼,並且評估自己是否夠努力
    • 如何支持深度工作?
      • 確保大腦獲得必要的支持,以保持高水準的運作
        • e.g., 喝杯好咖啡、合適的食物以維持精力、納入散步等緩和的運動以保持頭腦清晰
  • 策略3: 大動作投入深度工作
    • 由激進的改變平常的環境,加上大手筆投資金錢或精力,提高任務的重要感
  • 策略5: 像經營企業般執行
    1. 專注在最重要的事情
    2. 根據領先指標行動
      • 以如何讓未來更好,而不是如何改善過去失誤的角度來思考
    3. 設置醒目的計分板
    4. 定期檢討成效
      • 養成每週檢討的習慣,並事先計畫好一週的工作
  • 策略6: 在職業生活中安排充足的休閒時間
    • 在工作日結束時,停止思考工作上的問題
  • 高度專注的能力是訓練出來的技術
    • 只要有足夠的動機,就能在一夜之間把工作生活從分心轉變成專注
    • 反之,一旦大腦習慣隨時回應,習慣分心,即使在需要專注時也會難以抗拒分心的誘惑

原則 2 - 學會擁抱無聊

  • 策略1: 安排分心的時間
    • 讓大腦自如的抗拒分心,並不表示必須斷絕分心,只要有能力抵擋這類行為綁架注意力
  • 策略2: 像老羅斯福那樣工作
    1. 確認一項排在優先清單前面的深度任務
    2. 估計正常情況需要的時間,然後給自己比這個時間短很多的時限
    3. 可能的話,公開承諾會在時限前完成
  • 策略3: 練習生產性冥想
    • 目標: 花一段會用上體力、但不用腦力的時間 (e.g., 散步、慢跑、淋浴),並集中注意力在單一而明確的工作問題上
    • 目的並非為了生產效益,而是改善深度思考的能力
      • 不斷抗拒分心和把注意力拉回明確的問題,強化抗拒分心的能力
      • 把注意力推向單一問題的更深處,磨利專注力
  • 策略4: 練習記憶一副牌
    • 記憶力訓練可以附帶增強專注力

原則3 - 拒絕任何好處心態

  • 策略2: 利用「斷線實驗」篩選社群媒體
    • 斷線三十天後,問自己
      1. 過去三十天,如果我使用這項服務,我的生活會明顯更好嗎?
      2. 人們在乎我不使用這項服務嗎?
    • 如果這兩個問題的答案都是「不」,那就永遠放棄那項服務
  • 策略3: 別用網際網路來娛樂自己
    • 休閒時,先想好如何利用晚上和週末的時間,別自動把時間花在吸引注意的東西

原則4 - 排除淺薄事務

  • 策略1: 安排工作日的每一分鐘
    • 把工作日切出數個時段,指定每個時段的工作
    • 如果時間表被打亂,應該一有機會就更新
      1. 先認清「你永遠會在一開始低估大部分事情需要花的時間」
      2. 溢位方塊: 如果不確定要花多少時間,先畫上預期的時間方塊,再增添一個額外的方塊
    • 時間表不但容許、還鼓勵即興的改變
  • 策略2: 量化每一種活動的深度
    • 淺薄工作: 非高認知需求、偏向後勤的工作,往往在注意力分散中執行
  • 策略3: 確認淺薄工作的時間比率
  • 策略4: 在五點半前結束你的工作
    • 固定時間表: 在某個時間以後就不工作,然後以回溯的方式,尋找可以達成這個目標的生產力策略
    • 如何避免過度使用危險用語:「好」
      • 明確的拒絕,但模糊的解釋拒絕的原因
        • 避免提供太多細節,讓對方有機會化解它
  • 策略5: 讓自己難以連絡
    • 要訣2:在寄發或回覆電子郵件時多下點工夫
      • 回信應該描述最有效的流程,指出目前的步驟,並強調下一個步驟
      • 如果擔心流程導向郵件太正式,可以在信件中增添較長的談話式開場白
    • 要訣3:別回信
      • 如果符合下列任何一種情況,就別回信
        1. 內容模稜兩可,難以回覆
        2. 不是你感興趣的問題或提議
        3. 回覆對你不會有好處,或不回覆不會對你有壞處
      • 這些情況中,會有許多明顯的例外,例如,一封模稜兩可的信,談論的是你不感興趣的專案,但來自你公司的執行長,你就必須回覆

Share on: TwitterFacebookEmail

Comments

Do you like this article? What do your tink about it? Leave you comment below


Published

Read Time

1 min

Category

Book

Tags

Keep In Tou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