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剛看完這本書的時候,實在覺得跟想像的很不一樣
直到現在終於有空好好的再翻過一遍,做一些紀錄了
原本以為會是很明確的 xxx筆記法...如何在生活中實用之類的
不過這本書主要在講的「如何用記錄下來的東西帶起自己的行動」
至於怎麼做筆記(e.g., 什麼格式),就不是它的重點了
雖然跟原先期待的不一樣,但我反而蠻喜歡這樣的內容
尤其我自己也有一套反省、紀錄生活的方式
翻著它就感嘆「原來還能這麼做啊」xD
這本書大概不會是那種即刻有效的考試筆記術之類的
它所提的想法和技巧,都是需要時間慢慢融入自己的生活當中
但相信這些思考都會對如何管理自己的人生很有幫助的
一、筆記技巧
- 記錄過去是為了改變未來,試著思考這些問題
- 為什麼會這樣?
- 我是怎麼想的?
- 我想要變成怎樣?
- 筆記有用與否的重點在於「付諸行動」
- 筆記時,就要思考筆記怎麼使用
- 我可能怎麼利用它
- 我想利用它來達到什麼目的
- 筆記時,就要思考筆記怎麼使用
筆記的三層思考空間
- 行動層 → 我的行動
- 我要採取什麼行動來改變
- 構思層 → 我的想法 (最精華的筆記內容)
- 當下的想法
- 列舉大綱
- 收集到的資料重點
- 封存層 → 我的紀錄 (雜亂但可能具有參考價值的思考過程和零散資料)
- 參考資料
DRAW 計畫筆記法
- Destination 確認目標: 我想要達成的目標,達成是什麼樣的具體景象?
- Roadmap 畫出路線圖
- Action 列出行動步驟
- Warnings 評估風險
建立觀點的筆記練習
「寫作輸出」可以加速學習與成長、訓練獨立思考
- 練習條列重點
- 抓出看到或想到的重點
- 用關鍵字句濃縮重點
- 條列重點,並思考重點的排序
- 跳開原文,嘗試用自己的話說明重點
- 找出原文沒提到的重點
- 練習窮舉範疇
- 從一個事件,思考背後的現象
- 窮盡現象背後所有的面相
- 幫這個現象做分類定義
- 練習分析追問
- 「為什麼...」, 「因為...」
- 對習以為常的結論,重新練習追問為什麼?
- 練習翻轉想法
- 「如果... 會怎樣」, 「還有可能...」, 「為什麼不?」
- 不同的前提會導出不同的結論 → 練習以不同角度觀看同一件事
精煉過去的元經驗筆記
- 不只是寫下經驗了什麼,而是拆解出經驗背後的結構、規則 → 重複利用、方便組合的元經驗 → 累積自己的 SOP 清單
二、筆記整理
- 資料本身是死的,把它收納整理好,他更加無法行動
- 除非不是整理資料,而是納入真正行動的工作流程中
- 如果稍後閱讀違背了「好好讀完一篇文章」的本意,而變成「收集現在沒時間讀的文章」的工具,那長久下來就會變成一個問題「為什麼我總在沒時間讀的時候看文章?然後不斷收集沒時間讀的文章?」
- 整理是要處理,而不是收集用不到的東西
- 學習經驗背後的邏輯、方法,而非照著經驗的結果做
- 對於新工具先體驗,不需要搞懂
- 先試試看
- 透過多試錯理解工具或方法背後設計的意義
- 試錯後回頭看文章和說明更能理解上面的意思 → 體驗後,才能加快學習與研究
- 嘗試後開口問,才有辦法問出有價值的問題
三、時間筆記
- 時間管理不是完成所有事情,而是選擇重要的事情完成
處理壓力
- 承認有壓力,看到自己的困境
- 認知到壓力是情緒,不是現實
清空大腦的筆記法
讓煩惱「儲存在外部清單」,也讓期待可以被「客觀看見」
- 把雜事列成清單
- 整理清單,給雜事不同的權重與判斷
- 把焦慮和壓力,置換成下一步行動
克服拖延
- 列待辦清單時,之所以做不到,常常是因為我們寫下了「困難到我不想去行動」的任務
- 什麼時候不會有拖延?
- 很想做的事
- 簡單又立即有成效的事 ← 把下一步行動變得簡單又立即有成果
- 截止期限快到,而感到迫切的事
每日 135 專注法則
- 讓每天的代辦清單控制在這個數量以下
- 一件重要任務
- 三件中等任務
- 五件小型瑣事
- 訂定切合實際的目標,如果多餘的時間完成更多事,也能提升自己的成就感
每週重新上膛的子彈計畫
每個週末一個小時,做出下週行動清單
- 反省前一週的行動
- 不能只是記錄,而是找出問題,進而找到下週準備怎麼解決這個問題
- 清空大腦
- 檢查一遍下週行事曆
- 事先確認下週已經安排好的重點工作
- 從下週已安排好的部分,得知下週可運用的時間籌碼
- 決定下週行動清單
- 任務清單是一回事,決定要採取的行動清單才是重要的
- 下週有限的時間籌碼,要投注到哪些可以自我實現的標的物上?
筆記如何幫你保持專注力
- 有效地專注方式
- 列好清單
- 挑選重要的事
- 拆解成可以立刻執行的步驟
- 常常無效的專注方式
- 排出長專注時間
- 挑選困難的事
- 跳過零碎時間
四、人生筆記
不問優缺點的 KPT 日記法
你需要看到的不是優缺點,而是下一次怎麼做會更好
-
KPT
- Keep: 歸納有哪些部分是下一次要繼續維持的
- Problem: 找出哪些部分是這一次還有疑問的,下一次要解決
- Try: 提出下一次可以改進的測試行動
- 並非構想真正的解決辦法,因為事實上我們通常不知道哪個才是最佳解法,唯有「先測試才知道」
-
用 KPT 進行個人反省日記
- Keep: 覺得自己應該繼續維持的習慣
- Problem: 反省可能有問題的某些習慣與步驟
- Try: 思考如何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法,並在下一次實際測試看看
建立你的技能學習系統
- 收集
- 有了念頭就收集起來,可以增加學習的可能性
- 行動
- 針對這個主題的學習,必須採取什麼行動
- 反省
- 記錄學習的過程,嘗試改進的行動
- 額外加上「下一次想要怎麼改進或變化」的待辦清單
- 把學習過程中的「最好成果」記錄下來 → 把最好的流程在反覆地看筆記練習中變成習慣
- 利用
讓大腦更開心的快樂筆記
- 記錄那些美好時光
- 當你的筆記本中,有這些讓人開心的筆記,那麼每次打開筆記準備開始工作時,會擁有更好的心情
- 待辦清單裡不要只有工作
- 在自己的時間排程中「有了生活的位置」,不再只是工作,把人生的主導權拿回自己手上
- 讓興趣真的被實踐,而不只是口頭說說
筆記不重要的事
- 寫下念頭:讓那些現在不做的事,以後有機會做
- 寫下想要擁有的經驗
- 寫下臨時的、想到一半的點子,期待它成長
- 寫下那些現在還無法回答的問題,記下來給未來的自己
- 寫下生活中的好事,讓筆記不沈重
- 寫下感動自己的方法或東西,累積自己的創意箱
相信自己可以改變 - 元經驗模式
- 常常檢視自己的習慣、行為模式
- 找出裡面其他可能性
- 用行動去「實驗」這些可能性
- 把更好的、獲得確認的可能性,變成自己的新行動
- 最後會發現自己原本沒有發現的新世界
每日不一樣的練習筆記
- 強迫不一樣的新發現
- 其實真的有很多豐富的選擇「已經存在」看似一成不變的生活中
- 只是我們容易被平常的慣性,或外在條件擔心害怕,而掉入了選擇的侷限
- 其實真的有很多豐富的選擇「已經存在」看似一成不變的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