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以蔽之,這是關於假新聞,關於真相如何在這個時代被製造的書
在閱讀本書前,聽到朋友分享部分內容,就覺得有些似曾相識
後來發現作者劉致昕是 TEDx Tainan 2016 的講者,當時剛好分享了同樣的內容
本書由六段他對不同國家的假新聞現象的觀察所組成
從離比較遠的國家說起,最後收於台灣
至於看完能不能讓我們從假新聞免疫,我的答案是否定的
我認爲也許也沒有人能真的做到,人的大腦始終是習慣輕鬆好理解的事物
本書的最後這麼說
把這本書看到最後的你,或許,也有強烈的動機想「解決」或「擺脫」不實資訊造成的問題。壞消息是,我們可能沒辦法真的完全做到。我們能做的,除了學如何自保,還有從不實資訊這張「試紙」的顯影中,辨認出背後真正的問題。
但我認為它能讓我們對潛在的假新聞多一份警覺
至少不致於被太粗糙的假新聞騙
本書多次提到了 Cofacts, g0v,讓我倍感熟悉
相較於其他資訊來源,我還是比較願意相信這種開放討論的地方
Note
Ch1 - 2016@比利時 實體與線上的 Ghetto
- 人走上極端的關鍵
- 對於身處的社會失望、認為自己不被認同,這包括種族歧視的經驗、被霸凌、家庭裡的爭執、缺乏教育或工作機會等
- 人格特質中的積極性,包括對正義、榮譽感、自由、卓越的尋求,或想幫助貧窮、弱勢等,試圖讓社會變得更好的意念
- 因為膚色、宗教或各種不同身分認同元素而成為少數的群體,在偏見、媒體的嗜血之下,如何「被沉默」,我們或許不知不覺中都成為助長極端主義築牆者
Ch 3 - 2019@印尼 當民主成為 online game
- 網路謠言靠人們的恐懼、憤怒而生存
- 核實,便是一種衝突:與被騙者的認知衝突,與散布者的利益衝突
- Nurhadi-Aldo 的選舉標語是:
做為被喜愛的候選人,我不能承諾你任何事情,我們就是一起經歷這些。
我承諾我不貪汙,但如果我打破承諾,我會另外再想一個。
農夫們會前途無量,他們的孩子不用再進城了,因為農夫會變成公務員。
📓 Wei Note:
Nurhadi-Aldo 是 2019 印尼總統大選的虛擬候選人
- 二十一歲的艾德溫說:「我們的確想對全國、全世界的年輕人發出邀請,你們為什麼不跟我們一樣,開心、好笑地一起討論政治呢?我們不要恨,我們要一起想像;我邀請所有人,包括印尼之外的人,創造你們自己的候選人。」
📓 Wei Note:
艾德溫是 Nurhadi-Aldo 背後的中之人(?)之一
Ch 4 - 2019@德國 統一三十年,德國能否再次讓高牆倒下
- 在開放的情境下面對面
- 人們不會像網路上一樣極端
- 人們也自然而然「代表」自己所屬的認同群體跟對方說話,彰顯自己的良善面
- 透過公共空間互動,艾揚格也提出更積極的做法,他認為如果人們已因特定議題陷入對立,不妨丟出一個各方都還沒有定論的新題目,或許就能打開對話
📓 Wei Note:
「時代線上」試著透過類似交友平台的軟體,讓異溫層的人們面對面對話。我記得之前公視好像也有做過類似的事 🤔
- 那是在西德那側,人們寫在柏林圍牆上的塗鴉,「看著你逐漸斑駁、出現洞,是多麽令人開心的事。」原來,當牆如此具體可見、限制人們的自由與視線時,人們反而如此急於讓它倒下,就算僅憑著雙手都要鑿洞、都想當穿牆人
Ch 5 - 2020@中國 官民一體,網路牆國向全球撒下宣傳天網
- K 觀察,Truth HK 網站甚至提供英文版本影片,以英文口述搭配中文字幕,點名所有不支持警方說法的媒體為亂源 →「它的作用不是要有影響力或是改變他人想法,只是提出另一個說法,讓人們疑惑,你就不知道以後要怎麼判斷了,讓海外華人覺得香港都是暴民。」
- 在國防部的調查報告、民間智庫臺灣民主實驗室、IORG(Information Operations Research Group)的報告中,中國在臺灣發動的資訊操縱,「在地協力者」皆是其中的關鍵角色
Ch 6 - Now@臺灣 平行世界的間的資訓攻防站
- 民主國家政府如果還對社會溝通抱有願景,應該去思考、發展在社群時代完整呈現資訊的做法,才有可能進一步討論政策與公共議題
- 訴說 「事實」 ,是在拚聲量的政治現實下民主國家政府該守住的底線
- 面對境外敵對勢力時最大的資產,正是對民主制度的信任
- 「行政機關最重要的一件事,不管做什麼東西一定要以事實為基礎,如果做這件事是為了幫某個政策、某個政黨辯護,但你卻扭曲它的事實基礎或去變造一些資料,只講好的那一面,不告訴大家它的代價是什麼,我覺得這樣是不好的……不能因為特定的立場、政黨、顏色或是價值信仰而去造假。」
- 訴說 「事實」 ,是在拚聲量的政治現實下民主國家政府該守住的底線
- 人喜歡激烈的批判,喜歡一錘定音的東西,喜歡看完後,不用再想這個問題了,最輕鬆!
- 如果有側翼給他們這個答案,給他們一個酸人的快感,人們就會隨著側翼把同溫層建構起來,同溫層才有能力去打贏選戰
- 所謂假新聞的亂象,正是因為大家都覺得自己是正義的一方,是在分享真正的真相
- 臺灣民眾傾向從兩大黨的論述中,找到認同的依據,做為判斷的標準,對錯只是其次,大部分只是從兩邊的論述裡,強化、補充自己信念
- 藍綠的分野,加上封閉群組的使用,更強化了認知簡化與習慣性貼標籤所造成的對立和矛盾
- 對許多長輩來說遠不只是討論政策,他們的個人認同與政黨綁在一起,也有長輩不知如何面對世界的變化,每個人不同的成長經驗,遇上全新的數位溝通工具,讓政治相關對話充滿考驗
- 對話前必須要有「信任存款」
- 存款來自於日常的關心與彼此瞭解,以日常話題建立信任和安全的對話環境
- 存款足夠前,先避開如政治、選舉、不實資訊等會大量扣款的題目,慢慢從可以加分的對話開始
- 衝突和意見不一致的情況其實在所難免,實用的建議
- 不要害怕意見不一致或衝突,當遇上了,不要陷入「拚輸贏」的困局,可以先以田野調查的心態,理解對方的認知、態度、立場從何而來,從中找到可能有交集的地方,進而建立對話基礎
- 衝突即將發生,或對話進入緊張時,逃避雖可恥但有效,先離開現場,讓雙方情緒平緩,再繼續溝通,如此可避免陷入意氣之爭
- 保留自己犯錯的可能,千萬不要自以為是,或因為資訊較充足而傲慢,否則即使自己是正確的,也會成為一個無人想對話的人
📓 Wei Note:
最近在看的書「華頓商學院最受歡迎的談判課:上完這堂課,世界都會聽你的」也有提到類似信任存款的概念
- 如何避開謠言的傷害?
- 追蹤專門闢謠的粉專
- e.g., Mygopen、假新聞清潔劑Fakenews、TFC臺灣事實查核中心
- 增加多元閱聽管道 👉 接觸同溫層外的文章,讓自己不容易被蒙蔽
- 刪除內容農場粉絲頁
- 選擇可信賴的媒體
- 多元化自己的媒體選擇
- 看電視時,不同台輪流替換
- 看網路媒體時,參酌各家消息
- 追蹤專門闢謠的粉專
- 一分鐘清單,檢查資訊真偽
- 確認連結是否偽造許多散播不實資訊的網站
- 假新聞常常故意仿冒知名新聞來源的網址
- e.g., 「.co」結尾的網站,可能就是某個「.com」網站的仿冒版
- 假新聞常常故意仿冒知名新聞來源的網址
- 確定文章來源是具有公信力的網站或媒體,而非來路不明的內容農場
- 把網站名丟上 Google 搜尋
- 點開 Facebook 連結右下角的「關於」區塊
- 注意文章格式,如果發現充滿錯字或奇怪的排版,就要小心
- 檢查圖片是否假造許多不實資訊網站會使用舊照片、或竄改過的照片扭曲真相,或盜用其他真實照片放在文章中誤導讀者
- Google以圖搜圖,確認原始出處
- 下載下來,確認圖片紀錄檔(EXIF)中的日期、情報
- 注意文章中的日期、年代、時間序是否符合邏輯,是否有事件年代遭到竄改
- 確認作者背景是否不明作者是誰?
- 是否為相關領域具有公信力的學者,或能代表發言的人?
- 資料來源是否清楚
- 如果都是匿名、或是沒有註明,就要小心很可能是不實資訊
- 有沒有其他相似的報導
- 如果沒有其他任何有公信力的媒體報導,請抱持懷疑態度進行查證,很可能是不實資訊
- 確認連結是否偽造許多散播不實資訊的網站
特別附錄 - 那些真相製造商人們
- 面對假新聞的建議
- 真相永遠不是非黑即白的
- 確保資訊來源的多元化
- 多讀書
人們要接受並給予自己及他人犯錯的空間,知道資訊操縱跟造假的技術每天都在進化,每個人都有脆弱和判斷失準的時刻,有了這樣的認知,或許,我們就有機會看見不實資訊背後,個人、人際和這個社會真正遇上的挑戰。衷心希望,關於假新聞的討論,除了誰對誰錯、有何居心等等,更多是關於如何補起社會中的裂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