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工的人

「做工的人」由一個個藍領階級的故事所組成
說的是那些壓迫、歧視和無奈
看這本書是會讓人感到很難過的

處於同溫層
常會覺得世界就只是我們看到的樣子
但世界並不是單一面貌的
每個人所看到的、所感受到的世界都是不同的
而「做工的人」帶我們用不同的角度來看他們所看到的世界究竟是如何的

不同於以往這書摘
這篇會多了一點我自己的想法
同樣的,這也不過是這世界上一個微不足道的人的想法罷了

摘錄

我想如果只看這些摘錄文字,應該會不知道在說什麼 XD

不過它們都代表著每一個故事的一小部分
也是在故事中,讓我有感觸的部分
記錄下它們,是為了提醒我不要忘了現在看完這本書的感受

推薦序 - 如果在工地,一個年輕作家的養成

他看見,年輕不羈的工人願意將寶特瓶壓扁資源回收,是為了讓附近的低收入戶可以拿去賣錢。
學有專精的電焊師傅,在得知外勞的悲慘待遇後,會願意將一身技藝傾囊相授,好讓弱者掙脫被壓榨的命運。

阿忠之死

晚上,阿忠的嫂嫂說阿忠的喪事已經辦好了,打來是為了要告訴我:「阿忠對於自己沒能還你那五千元,很對不起。」

生命是有層次的,一層一層剝開後,每一片回憶都會讓人流淚。

台灣媳婦

如果我們判斷人的標準,是用刻苦,是用勤奮,是用力爭上游的努力和對於生活的認真,去決定一個人的品格
那我們不可能看不出來她們值得擁有尊敬,我們又怎麼能夠允許這個社會將它們分別列上不同的標籤呢?
我們既然知道以一個人的經濟條件去判定其社會階級以及地位是錯的,並深惡譴責,那又為什麼不改變對她們的看法呢?

隔閡

那種講理財和產業動態的書從來就無法引起我的興趣。
曾幾何時,我發現自己在看任何文字或是哥與、電影時,總感覺到一股不舒服感。
這些文字似乎與我有著隔閡。
我想,是那種對於內容的不快感使我感到很大的不舒服。
而我很清楚,這來自於我親身的感受和所在的位置,與那些撰書者或是創作者不同。

愈是和這個世界接觸越深,我就愈明白其中的差異。
也因此,我始終不能接受論述式的教科書、自以為高深莫測的經文,也討厭那些成功者的傳記和論述。
我知道,我這樣是畫地自限,為自己設下了這樣的隔閡。

可是會不會哪天我也和那本商周一樣,只能在自己的世界裡,看著自己所要的內容?

看板人

這社會要求他人有尊嚴活著的,幾乎都是不需為下一餐煩憂,並且收入穩定的人。
而我不是,我能理解他們只是想活著,卑微和努力的活著。
對於那些喊著尊嚴的人,因為那傷痕我無言以對。

摘錄以外

在翻開這本書之前
我有看到一篇關於它的文章
下面得回覆就有站在不同立場的師傅的評論
說它美化了很多不應該存在的錯誤
並不是每個師傅都會犯這樣的錯,而那些錯並不是這麼的美麗

但翻完「做工的人」後
我覺得其實作者並沒有說那些事是對的
只是敘述了這樣的事情確實存在著,而它們為什麼存在

「做工的人」不會是這世界的全貌
也不見得能代表整個藍領階級的故事
就像前面也提到有不同立場的師傅提出他們的看法

但我覺得它已經足夠讓我們重新去思考
那些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事,並不是那麼理所當然
自以為是的正義,不見得就是正義
而我們又是多麼習慣於帶著有色的眼鏡,去看、去批評、去攻擊與我們不同的人們

我很喜歡張獻忠先生在 TEDx Tainan 2016 說的話

如果今天換作是我們遇到同樣的處境

我們真的能處理得更好嗎?

也許在下次評斷一件事前,去想想這樣的問題,能看到更多
這樣的同理並不是、也不會讓對的事情變錯的,或錯的事情就變成對的
而是嘗試去思考,除了對錯以外的事

最後我想分享一段節錄自實驗室學長在上大學部的課時說過的話

回高中聊天的時候,會發現有些在比較後面學校的同學
他們的家境可能並不是那麼好,可能要打工存學費
生存都是件辛苦的事了,很難有餘力在做出太多的改變
而我們是一群夠幸運的人,能順利地唸到成大
所以可以想想,我們是不是能再多做些什麼改變

除了認知到這些幸運不是那麼的理所當然外
我想再補充的是
在想想還能做什麼改變的時候
是不是也能站在那些不那麼幸運的人們的角度,來思考這些改變
讓這些改變,也可以為他們發聲

Share on: TwitterFacebookEmail

Comments

Do you like this article? What do your tink about it? Leave you comment below


Published

Read Time

1 min

Category

Book

Tags

Keep In Touch